語音播報
4月30日,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20 annual tables)正式發(fā)布,中國科學院再次位列全球首位。根據此前發(fā)布的自然指數數據,中科院已連續(xù)8年位列該排行榜全球第一。
此次最新的自然指數是基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統(tǒng)計數據,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情況。該排行榜顯示,中科院在全球科研機構綜合排名中高居榜首,貢獻份額占自然指數總份額的2.8%,是排名第2的美國哈佛大學的兩倍;中科院在化學、物理科學、地球與環(huán)境科學3個學科領域繼續(xù)排名第一,在生命科學領域排名全球第5。
德國馬普學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lián)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分列排行榜3至10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經調整后的貢獻份額增加了25.6%,位次有大幅提升,首次躋身全球前十。
今年的自然指數還增加了“機構上升之星”榜單,追蹤2015至2019年各機構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增長情況。中國在該榜單居主導地位,前44家機構上升之星全部來自中國。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經調整后的貢獻份額增加了242%,反映了在過去四年發(fā)表的高質量科研成果有顯著增加。根據2015至2019年調整后的貢獻份額變化情況,升幅最快的前五家機構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
最新榜單顯示,美國依然是高質量研究最大生產國。中國居第二位,2015年以來科研產出有大量增加,差距在不斷縮小。2015年到2019年,中國經調整后的貢獻份額增加了63.5%,是增長最快的國家,美國下降了10%。其他年度產出居前十位的國家是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澳大利亞。
自然指數是機構科研表現的一個指標。目前納入自然指數統(tǒng)計的自然科學期刊數量為82本。自然指數目前主要采用論文數和份額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其中論文數(Count)(以前被稱為“論文計數 (AC)”)是指一篇文章不論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地區(qū)或機構都獲得1分;貢獻份額(Share)(以前被稱為“分數式計量(FC)”)旨在體現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
相關鏈接: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