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近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號國際合作組在高能宇宙線能譜測量方面取得進展,獲得了宇宙射線硼元素在10 GeV/n–8 TeV/n的微分通量譜,首次發(fā)現(xiàn)了182 GeV/n附近能譜“硬化”的現(xiàn)象。
“悟空”號具有覆蓋能段寬、能量測量準、粒子鑒別能力強等技術優(yōu)勢,比此前的空間實驗觀測能區(qū)拓寬了一倍以上。位于“悟空”號最頂端的塑料閃爍體探測陣列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塑料閃爍體探測陣列的電荷分辨達到國際同類探測器的先進水平,是“悟空”號實現(xiàn)宇宙射線核素鑒別的核心探測器。
該研究基于“悟空”號,以8倍標準差顯著度觀測到硼元素能譜在182 GeV/n附近發(fā)生“硬化”的現(xiàn)象。研究還發(fā)現(xiàn),硼元素能譜的變硬程度約為初級宇宙線質子和氦核的兩倍,同時與硼碳、硼氧比例的“硬化”程度自洽。這一測量結果符合宇宙線硼元素是由碳、氧等初級宇宙射線與星際物質發(fā)生碎裂反應而產生的理論。
上述研究為探討宇宙線傳播過程提供了證據(jù),并對修正現(xiàn)有宇宙線傳播模型具有科學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相關項目等的支持。該工作由近代物理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意大利格蘭薩索科學研究所和瑞士日內瓦大學聯(lián)合完成。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